特斯拉:一場在華雙向奔赴的“電動奇緣”
2024年5月,特斯拉首個美國本土以外的儲能超級工廠在上海臨港正式開工,這是繼上海超級工廠之后,特斯拉在中國的又一大型投資項目。持續(xù)深耕中國市場,是特斯拉業(yè)務發(fā)展中的必選項;引入特斯拉是我國堅定不移堅持高水平開放的有力例證。特斯拉“鯰魚效應”倒逼出中國新能源汽車自主創(chuàng)新加速發(fā)展。
從2014年特斯拉首席執(zhí)行官埃隆·馬斯克在北京為中國首批特斯拉車主交付鑰匙,到2018年特斯拉落戶上海臨港,成為中國首家外商獨資整車制造企業(yè),再到2024年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開工……十年來,特斯拉與中國結下“電動奇緣”,共同催生中國生產的新能源汽車在國際市場一騎絕塵的局面。
中國工廠與市場助特斯拉“起死回生”
時間回到2017年7月,當面向大眾消費的走量車型Model 3終于在美國市場開啟交付時,特斯拉卻遭遇了“產能地獄”。為了解決產能不足的問題,馬斯克甚至選擇睡在美國弗里蒙特工廠里,但問題并未得到解決。有研究者給出悲觀論斷:“如果特斯拉不能向投資者證明自己有能力擴大生產規(guī)模并獲得可觀利潤,那么它將命運堪憂。”
除了推動弗里蒙特工廠產能爬坡,特斯拉還需盡快在全球其他汽車市場投資建廠,以實現本地化生產。坐擁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中國是最為理想的選擇。
恰恰在2018年,中國取消了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此時中國政府拋來的橄欖枝,正好讓雙方一拍即合。2018年7月,特斯拉與上海市政府簽約,成為首個在中國獨資建廠的外資車企;2019年1月,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奠基,當年12月就實現第一輛整車下線。隨后上海超級工廠產能迅速爬升,2020年已具備年產25萬輛的產能。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創(chuàng)造“奇跡”的背后,離不開中國供應鏈的支持。國內某車企研發(fā)人員告訴記者,中國本土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不但推動上海超級工廠產能爬坡,還形成了成本比較優(yōu)勢。興業(yè)證券發(fā)布的研究報告顯示,Model 3在中國的生產成本比美國低20%~28%,售價也為全世界最低?!爸袊溒髽I(yè)具有很強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發(fā)展動能,在他們的支持下,特斯拉2019年實現了當年動工、當年生產、當年交付?!碧厮估ㄉ虾#┯邢薰旧a制造副總裁宋鋼說。
除了產能,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也帶動了特斯拉銷量的大幅增長。2020年,特斯拉在華銷量暴漲近2倍,達到14.8萬輛,幫助特斯拉首次實現全年盈利。此后數年,特斯拉產銷量持續(xù)保持高位,成為和BBA(奔馳、寶馬、奧迪)并肩的又一全球豪華品牌。
“2013年,我進入特斯拉工作時,特斯拉中國團隊只有十幾個人,大多數消費者對純電動汽車是不接受的,甚至特斯拉在中國市場該如何定價都是一個問題。”特斯拉公司全球副總裁陶琳回憶。如今,中國的“工廠”和“市場”,都在特斯拉的全球布局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數據顯示,2023年特斯拉在中國銷售60.37萬輛汽車,約占特斯拉全球銷量的1/3;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年產95.7萬輛汽車,貢獻了特斯拉全年一半的產能。
特斯拉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也引發(fā)了資本市場的關注:2018年底特斯拉市值僅574億美元,2019年底也只有757億美元,到了2020年底,直接飆升至6689億美元,2021年底更是突破了1.06萬億美元,成為全球車企第一股。
“鯰魚”特斯拉激發(fā)中國新能源汽車活力
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起步,遠早于特斯拉進入中國的時間。從2009年的“十城千輛”工程,到后續(xù)真金白銀的補貼,盡管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但中國新能源汽車私人消費市場遲遲未能激活。一些車企研發(fā)人員告訴記者,彼時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價格昂貴、續(xù)駛里程短、充電不方便、安全性能差、空間布局不合理,市場接受度不高。
特斯拉電動汽車的問世,改變了公眾的認知。2012年,特斯拉交付Model S,國內某頭部合資車企對標分析部門工程師表示,和當時中規(guī)中矩的國內產品相比,特斯拉的確更加吸引人:干凈的儀表盤,碩大的電子屏幕,流暢的車機系統(tǒng),隱藏式門把手,電池包平鋪在車輛底部……現在幾乎所有電動汽車都延續(xù)了這個范式,特斯拉奠定了純電動汽車的基礎設計標準。“憑借強大的品牌效應和創(chuàng)新能力,特斯拉吸引了大量消費者的目光,提升了公眾對新能源汽車的關注度和認知度?!敝袊鴩H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郭霞認為。
特斯拉開放技術專利的發(fā)展策略,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中國新能源車企的技術進步。2014年6月,馬斯克宣布特斯拉所擁有的專利全部對外開放,包括電池包、車輛設計、電化學、軟件控制系統(tǒng)、超級充電站等核心技術。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蔚來、小鵬、理想、零跑等中國造車新勢力陸續(xù)登場,在他們身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特斯拉的影子。
特斯拉在實現本土化的過程中,也帶動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鏈的發(fā)展。特斯拉相關負責人介紹,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零部件本土化率已超過95%,簽約本土一級供應商超過400家,其中超過60家供應商已經進入特斯拉全球供應鏈體系。受益于此,國內一批供應鏈企業(yè)的研發(fā)創(chuàng)新和工業(yè)化生產能力大幅提升。如特斯拉車載熱泵系統(tǒng)便是由特斯拉研發(fā)團隊與中國零部件供應商合作開發(fā),并由中國供應商制造供給全球市場。該產品許多創(chuàng)新設計突破了原有技術瓶頸,目前已成為行業(yè)主流方案。
當然,最終受益的還是中國乃至全球的汽車消費者。在產業(yè)鏈的支持下,眾多智能電動汽車品牌大批量進入市場,競爭力媲美甚至超過燃油車,成為消費者的新寵。同時,特斯拉實現本土化生產后,成本和價格大幅降低,Model 3和Model Y起售價已低至20多萬元人民幣,倒逼其他車企加快提升產品性價比。近兩年,特斯拉的每一次價格漲跌,都會牽動其他車企的神經,這正是特斯拉這條“鯰魚”發(fā)揮的作用。
打造中美經貿合作成功范例
特斯拉在中國的成功,離不開政府支持。特斯拉落地上海,從簽約到土地摘牌,再到正式開工,只用了半年左右時間,創(chuàng)造了“當年動工、當年投產、當年交付”的“上海速度”?!安荒茏岉椖康热??!鄙疃葏⑴c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項目的上海市經信委智能制造推進處處長韓大東感嘆,“必須讓外資看到中國的高效和活力、政府的服務態(tài)度和能力,只有這樣他們才愿意來華投資?!?/p>
“上海速度”之外,還有“上海效率”。自2019年正式投產以來,上海超級工廠依托中國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和一流的智造能力,實現了平均30多秒就能下線一輛整車?!吧虾3壒S只有86萬平方米,年產能卻達到95萬輛,遠超傳統(tǒng)汽車制造商的效率。”特斯拉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4月,馬斯克時隔一年再度訪華,他不由贊嘆:“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是特斯拉表現最好的工廠,這得益于中國團隊的勤勞、智慧?!?/p>
通過這樣的合作,特斯拉和上海實現了共贏。作為上海有史以來最大的外資制造業(yè)項目,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總投資為500億元人民幣,而建成投產之后的第一個完整年——2020年,就實現了入庫工業(yè)產值380多億元人民幣。2021年,產值增至1319億元人民幣,同比大漲247%,占上海汽車產業(yè)產值的17.3%;2022年為183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9.7%,占上海汽車產業(yè)產值的22.7%;2023年達到230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4%,占上海汽車產業(yè)產值的29.9%,實現稅收83.9億元人民幣。
“目前新能源汽車全球跨國直接投資進入活躍期,各經濟體競相加大吸引外資的力度?!惫急硎?,特斯拉作為中國首家外資獨資新能源汽車企業(yè),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高質量吸引外資樹立了標桿。看到特斯拉在華取得巨大成功,Rivian、Lucid等其他美國造車新勢力也紛紛將目光轉向中國,尋求與中國地方政府合作,希望復制特斯拉奇跡。
“和合共生、美美與共”。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國的超大規(guī)模汽車市場也將始終向外資企業(yè)敞開。當前,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革命進入下半場,中外汽車產業(yè)也將繼續(xù)攜手并肩,彼此成就。
(圖片來自本報資料庫)